一块根木
在木匠那里是无用之材
在农妇手中是一块烧火材料
而到了娄孝铎手里
却成了一块极佳的根艺材料

大禹后裔擅根雕
娄氏为大禹后裔。娄氏第十三世祖,君字辈,以农牧为生,生有伯、仲、叔三子,因分家时,每人一群羊为家产,所以大家称兄弟三人为“大放羊的”、“二放羊的”、“三放羊的”。

这“二放羊的”,名殿魁,因排行为仲,人称“娄二公”。那还是清道光年间,少年时期的娄殿魁跟随父亲上山放羊,常常捡一些奇石怪根带回家做成各种形象的根雕,以求娱乐欣赏。

1860年娄殿魁正式拜师学艺,这也成了娄氏根艺的启蒙。娄殿魁长子娄田春、次子娄喜春,八九岁时就跟随父亲上山放羊,为了哄哥俩开心,娄殿魁就常捡一些象形的奇石怪根,供其玩耍。

“这娄殿魁就是我的老爷爷,据说后来因为土匪恶霸横行到处抢粮,我老爷爷为了把家里仅有的一口袋绿豆留给孩子吃,最后被土匪用竹枪刺死,终年四十三岁。”娄孝铎一边回忆一边感慨道,这娄殿魁便是娄氏根雕的创始人。

如今100多年过去了,娄孝铎也已经成为了娄氏根雕的第四代传人,他不仅继承了祖辈对奇石根雕的热爱,更是继承了祖上一手根雕的绝活。
根雕,可化万物
作为兰陵娄氏根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娄孝铎对于根艺的启蒙从幼时便早早开始了。
幼年的时候,娄孝铎的玩具就是父亲用捡来的树根做成的各种根雕,一块块经由时间洗礼大自然孕育而成的朽木根石,经由父亲双手雕琢,最后变成了一只只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小动物。


从那时起,根雕便成了娄孝铎心中可以用根木化万物的神奇手艺。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
“小时候每次走在田间马路上的时候,只要见到样式怪异有趣的根木我就会捡了拿回家,洗刷干净之后做成各种的小动物当玩具。”

9岁的时候,娄孝铎开始正式跟随父亲学习根雕的手艺,成为了娄氏根雕的第四代传承人。
“一代秀气出娄家”
一块根木,在木匠那里是无用之材,在农妇手中是一块烧火材料,而到了娄孝铎手里,却成了一块极佳的根艺材料。
他从不说根艺是变废为宝,因为在他的眼里,所有的根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是可塑之材。

“创作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去山上刨过树根,我根雕创作的原材料都是来自房前屋后、道路两旁还有荒山开发的得来的烂树根,它们在我的眼里都是宝贝!”


取材于自然天成,施艺于腐朽之物,凭着百年四代的技艺积淀,娄孝铎的根雕作品获得了全国大大小小多次奖项,并被多位国家级和省部委领导及文化艺术界专家教授高度评价和赞扬,他的根艺论文亦是被多部书籍和媒体刊登报道。
《赠娄艺师》
赵平修
玉指能赋千首诗,妙手擅秀万丛花。
美雕秀诗相辉映,一代秀气出娄家。
这首《赠娄艺师》可以说是对娄孝铎根雕生涯的高度概括,对于他来说,根艺不仅仅只是一种技艺,更是祖辈四代人一百多年来相传的记忆,更是早已融入他血脉之中的一部分。
本文转自 http://view.inews.qq.com/a/20170913G0B6A100,不代本站的观点和立场